哈雷彗星是以著名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的著名彗星,它每隔76年绕地球一圈。我国是最早发现和记载哈雷彗星的国家。中国称彗星“扫帚星”、“扫把星”或“灾星”,可能彗星的出现总是和战争、洪水等人为或自然灾难联系在一起,有意思的是,国外历史上也有相似记载。
哈雷于1656年出生在英国伦敦附近的哈格斯顿,1637年进入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学习数学。1676年,20岁的哈雷毅然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证书,只身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颠簸了3个月,到达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建立起了人类第一个南天观测站,进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观测,测编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被人们誉为“南天第谷”。
哈雷推动牛顿写出了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慷慨解囊支付这部巨著的出版费用,使哈雷名彪青史。但哈雷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还发现了月球运动的长期加速现象证明恒星不是恒定不动的。随后,又选择了彗星这一前人涉及不多的领域,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开创了认识彗星和研究营星的新领域。
哈雷对彗星情有独钟。1680年,哈雷在法国旅游时看到了有史以来最亮的一颗大彗星。两年后,也就是1682年,他又看到了另颗大彗星,这两颗大彗星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文学家的关注。当时,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他仔细观测、记录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变化。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他惊讶地发现,这颗彗星不是初次光临地球的新客,而是地球的老朋友。
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观测记载是由《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曹星光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比外国最早的记录早228年。
从前240年到1910年的2000多年间,哈雷彗星共出现过29次。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详细记录,早期最详细的一次记载见于(汉书·五行志》,是在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共百余字,将哈雷彗星的出没时间乃至视觉速度描绘得栩栩如生。宋元以后,人们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越来越精确,记载越来越详细。
这种长期连续的观测记录是我国所独有的,也表明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