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存有六千普通人大脑的哈佛大脑银行


哈佛大脑银行
经过这些处理保存的大脑发出珍珠般的色彩
新闻背景
脑科学研究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科学研究“ *** 上的明珠”,美国国会曾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命名为“脑的10年”,日本则制定了“脑科学时代”计划,投入约160亿美元。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士、荷兰等也都相继制定了本国的神经科学研究计划。
我国的脑科学研究与世界有着长期良好的接触,中国一些优秀的科学家取得了世界科学界公认的成果。中国第一个神经科学的专门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它的设立,要略早于国际上专门的神经科学研究机构和系科的大量设立。此外,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个医学院所,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综合大学等都有神经科学有关的研究。
目前我国研究力量比较集中在疼痛与镇痛的机制、视觉信息处理的分子基础等。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定位、脑功能在基因水平的调控、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修复、新的无创伤脑影像技术等方面,也做了不少有创意、有价值的工作。
尽管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但大脑对于人类依然是一个难解的谜题,正如人类生活在宇宙中,却依然无法了解它的真相。科学家极尽所能在这两个人类最想了解却最难了解的领域中不懈的探索。研究动物的大脑是了解人类大脑的途径之一,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能够研究人类自己的大脑才是最直接的途径。爱因斯坦虽已离开人世许久,他那个充满智慧的大脑却成为科学家珍贵的研究资料被保存。而美国哈佛脑组织资源中心(大脑银行)拥有着6000多个普通人的大脑标本,每年向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提供2000到3000个标本切片,更对大脑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报记者联系到该资源中心的发言人吉尔?博特?泰勒博士,为中国的读者解密这个大脑银行。
捐献者死亡后,大脑将在捐献者所在地取出24小时内速递到大脑标本工厂
一谈到大脑,都会津津乐道地说出人类的大脑有多重,有多少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等等,甚至有的科学家曾经研究过聪明人的大脑与普通人有大脑有什么不同,结果是在解剖结构上没有大的区别。美国哈佛大学麦可林恩医院里就有一座特殊的建筑,哈佛脑组织资源中心,也就是为很多人熟知的大脑银行就在这座外观普通的房子里,这里储存着6000个捐献者的大脑。
房子的一间办公室是捐献热线,此时热线又响起来了,一名捐献者在另一座城市因疾病去世,他的家属在他的捐献档案中找到了大脑银行的热线,并在捐献者去世后几小时内通知了大脑银行。
接线的工作人员确定了捐献者的位置后,迅速通知了离捐献者最近的一位为大脑银行工作的病理学专家。专家抵达捐献者遗体所在医院,熟练的将捐献者的大脑取了出来。这个过程必须在几小时内完成,以保证大脑的新鲜度。之后大脑将被放入一个特殊容器中,用冰块冷藏。工作人员带着这个冷藏箱乘飞机送往大脑银行。
不到24小时,这个新鲜的大脑已经进入了大脑银行的工作间。
一半大脑切成16个薄片,拍照记录后,被浸入液态氮冷冻
在工作间,这个大脑不再属于一个人,它已经是一个被标上编号的试验品。对整个的大脑进行称重后,负责大脑银行制作标本的乔治?特哈达将它分成两半。新鲜的大脑就像一个充满血液的海绵,这样的工作场面有些血腥,但这样的工作特哈达几乎每天都要做。他把一半大脑切成16个薄片,拍照记录后,被浸入液态氮冷冻,在冰冷的白雾中,这些切片变硬变白。随后,乔治?特哈达把切片放入塑料袋中送入冷库保存,冷库的温度必须保持在零下80℃,才能长期保存这些大脑切片。这些切片将在某天提供给某位科学家进行大脑相关研究时,再分割成1厘米大小的切片寄送给他们;而另外一半会被立即浸入福尔马林中保存,之后神经病理学家将对这半个大脑进行病理分析然后出一份相关的神经学病理分析报告。为了不在研究时忍受福尔马林的恶臭,研究人员会在研究之前将大脑浸泡在水中减轻臭味。